战国时期,人们将古乐视之为雅乐,这些古乐是指古代祭祀天地、祖先和朝会、宴享时使用的正统音乐。以六代舞最著名,它们是《云门》、《咸池》、《大韶》、《大夏》、《大濩》、《大武》六部乐舞,相传分别创作于黄帝、尧、舜、禹、商、周六个时代。
六代舞也称大舞 ,是郊庙祭祀之乐。另外,周代还有六个小舞 ,即《帔舞》、《羽舞》、《皇舞》、《旄舞》、《千舞》、《人舞》,是教育贵族子弟的舞蹈,有时也用于祭祀。大舞和小舞还可分为武舞和文舞两类,执干(盾)、戚等兵器的称武舞,其余的称文舞。
六代舞
这些古乐一般和礼制相结合,有一定的使用规范,不同等级、不同背景的人使用不同的乐舞,不得逾制。这些乐舞由于长期和礼制紧密结合,成为典礼仪式性的乐舞,艺术上走向僵化,先秦以后不再受到人们的欢迎。
雅乐是用于郊庙祭祀、春秋飨射以及朝廷举行的各种典礼仪式上的乐舞,乐人多由具有一定身份的良家子充当,乐器虽然也有丝竹乐器,但以钟、磐为主,是金石之乐。雅乐表演时,舞人俱进俱退,整齐划一,闻鼓而进,击铙而退,文武有序,音乐和谐,气氛庄重。
雅乐
周武王建立周朝不久,就命周公姬旦制礼作乐,建立各种贵族生活中的礼仪和典礼音乐,使音乐为其王权统治服务。这一部分乐舞就是所谓的“雅乐”。它包含了远古图腾及巫术等宗教活动中的乐舞及祭祀音乐,也包含西周初期的民俗音乐。
《周礼》所记载的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各种贵族礼仪,其中与雅乐有关的有:
*郊社:祭天地神明的祭典;
*尝禘:贵族祭其祖先的祭典;
*食飨:政治上外交上的宴会等;
*乡射:乡里中官僚和地主们比射的集会;
*王师大献:战争胜利时举行的凯旋庆典;
*行军田役:用于军事演习性质的狩猎。
《周礼》
作为一种统治手段——礼乐教化的工具,乐舞艺术的地位和作用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在周朝的礼仪活动中,严格的规定不同的场面使用不同的音乐。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参加典礼的贵族受到伦礼教育的感化,造成一种庄严、肃穆、安静、和谐的气氛。各种主要典礼音乐的歌词,大都载于《诗经》中的“大雅”、“小雅”、“颂”;少数属于“南”。
随着周朝的衰落和社会的发展,民间音乐逐步代替了雅乐。贵族们对雅乐渐感厌烦而去欣赏俗乐,如《乐记》所载,魏文侯“端冕而听古乐,则唯恐卧:听郑、卫之音,则不知倦。”因此孔子曾感叹地说:“礼崩乐坏”。相匹配典礼的雅乐,开始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,以后逐渐变得庄严神秘而又沉闷呆板。
《乐记》
乐器
雅乐的主要乐器是编钟和编磬。两者皆分上下两层悬挂,大小不同的钟与磬,敲击可传高低乐音。其他乐器包括:特钟、特磬、柷、敔、古琴、搏拊、 鼓、篪、埙、笙、瑟、排箫等等。周朝的乐器制作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。1978年,在湖北省随州擂鼓墩发掘的曾侯乙墓(约葬于战国初期),出土的古乐器有一百二十四件之多,其中五十六件为一套的编钟制作尤为精美。
曾侯乙墓——编钟
曲式
乐曲依序分为“序”、“破”、“急”三个乐章。“序”的主旋律最从容,演奏的快慢自由,没有节拍的限制。“破”的旋律也是从容不迫地流动著,而拍子固定是一小节八拍。“急”则是轻快的旋律,一小节四拍;但是依演出曲目的不同,“急”的节奏不一定快,因此也是一组乐曲中第三首的意思。
古代雅乐
技艺
雅乐讲究手、足上的功夫。手上功夫包括交手、合手、牵引、伏肘、去肋、振肋、打腰、卷手、打手等等。足上功夫包括落、押脚、追脚、踊、踏、立、跪、飞、行走等等。手足相互配合才能演出一台好的曲目。 如同手式、演奏有其独到之处一样,雅乐的服装、道具也别具特色。
雅乐表演
从服装颜色来说,左方舞为红色,右方舞为绿色。另外,服装的种类也很多,有套装装束、蛮绘装束、贯头衣装束等等。文舞一般使用套装装束,“陵王”等武舞曲目时使用蛮武装束、贯头衣装束,而童舞装束多在表演“迦陵频”、“蝴蝶”等曲目时使用。
相关推荐:
腾讯音乐榜2023年中最佳表现歌曲:多首OST上榜,第一首上春晚
许嵩最经典的10首歌 《断桥残雪》第一,《玫瑰花的葬礼》上榜
格莱美十大获奖金曲盘点,Fallin’上榜,第三是一首流行灵魂歌曲
香港电影经典歌曲排行榜:一生所爱仅排第二,第五是叶倩文成名曲
声明:《中国古代传统宫廷音乐——雅乐》一文由321排行榜(www.321phb.com)网友供稿,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,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!